心血管类疾病进展缓慢,病程迁延。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食管理和运动管理,做好这两点才能控制好疾病,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然而我国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20~59岁人群体育运动的达标率仅为22.8%。运动管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方面的内容。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了不同的运动管理方案。
那么如何通过运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能不能运动、应该进行怎样的运动呢?读完这篇文章就知道啦。
图1文献截图
8句话总结不同人群应该如何运动
首先一定要谨记于心的是,如果你没有进行体育运动的禁忌证,那么在做运动与不做运动之间,一定要选择做运动。
运动能给适应人群带来的心血管收益是肯定的!
没有绝对禁忌症的人群,好好运动!
1.运动减少房颤:早日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是预防房颤发生的基石。(同时也要注意的是终身进行耐力性运动可能会增加一些中老年男性发生房颤的风险。)
Tips:耐力性运动即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给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
不止是欧洲的专家建议我们多进行运动以减少房颤发生的风险。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也在Circulation上发文表示: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
除此之外,AHA认为房颤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也能降低房颤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美国的专家和英国的专家们意见一致,他们也认为:运动过犹不及。过度运动很有可能会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
2.运动频率应如下:
没有特殊禁忌证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努力在一周内选择5天,进行至少150分钟的运动;或是在一周内选择3天,进行75分钟的剧烈运动。
Tips:什么是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是指能量消耗超过6个代谢当量(Mets)的运动。
生活中常见的剧烈运动包括:球类运动:篮球、排球、足球;
非球类运动:快速健步走(7.2km/h)、跑步(配速≥8km/h)、骑自行车;
我国最新发布的指南中提到: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min的中强度运动或是75min的高强度运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想想国家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挺宽松的,所以如果做不到欧洲标准要求的每周3-5次,每周一次的运动也要坚持下来啊!
3.这类人运动要加量:对于肥胖、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第二条的运动基础量上每周再增加20分钟的抗阻力训练,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Tips:什么是抗阻力运动呢?抗阻力运动是对抗阻力、锻炼肌肉的一类运动。包括仰卧起坐、深蹲起、仰卧推举等。抗阻力运动过程中会对肌肉进行牵拉强化。
同时要注意的是,在一个阶段的运动完成后,肌肉对于牵拉刺激会产生适应。此时可以借助器械、增加阻抗。比如通过弹力带、哑铃、沙袋等,对肌肉的牵拉进行进一步的负荷。
抗阻力运动可以美化肌肉线条,增强骨密度,减少肌肉疼痛。
怎么确定自己能不能运动,事先评估很重要
1.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高危人群要谨慎:个体能否进行体育运动应当由医生进行充分的评分和评级。
除此之外,还应当通过症状评估、已确定的危险因素评估和系统的冠心病风险评估(SCORE)等风险评估手段进行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Tips:score评分:
十年心血管风险分级评分(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 system),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SCORE系统用于评估第一次致命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10年风险,与年龄、性别、吸烟习惯、总胆固醇水平和收缩压有关。这个评分系统作为一个普适的评分系统,还允许对许多欧洲国家的不同CV风险水平进行校准,校准的功能已经过外部验证。
2.心衰患者要谨慎:患者应当等待医生的运动处方确认后再进行运动。而医生在给患者提供运动处方之前应当优化药物治疗、评估心脏功能、进行危险分层。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知道自己该怎么运动了吗?一定要注意的一点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根据医生给出的个体化建议进行运动。
其实总体而言,大多数人还是可以通过运动获得心血管获益的。因此,我们应该趁着明媚春光积极运动~春季快减肥,夏季秀身材。少吃多运动,健康好生活。 上一篇:人到中老年,应警惕周围动脉硬化疾病 下一篇:没有了